源起與心得#
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#
2022年03月28日中午,一結束交大課程報告的討論,便跑步回清華教育館225,參加《人社AI跨領域論壇四:研究資料儲存庫》。這麼氣喘吁吁、這麼大汗淋漓的往前奔跑,才不至於錯過這個美好的初見——講者:莊庭瑞老師。
「人社AI」是什麼?這個問題我好奇、思考過,但沒有答案。講座結束之後,莊老師的「資料寄存所Depositar」理所當然地成為腦海中第一塊閃閃發亮的「人社AI」。過了不久,「中研院 實習」便出現在我的搜尋紀錄,在確認莊老師的實驗室「疑似」有在收人,我開始著手自己的申請資料。除了必備的「履歷」、以及我覺得可能加分的「Python專案程式碼」、「bike-sharing system的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」、「“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”的文本分析」。與此同時,我還將莊老師實驗室的文章《公眾資料及其治理》寫成摘要,從我的領域背景試著針對文章提問,以及練習著自我解答。現在回想,我仍然很欣喜於那次充分準備申請Depositar的過程。後來,經過一場輕鬆氛圍的線上面試的幾天內,我就收到錄取通知!
然而,我的生活中卻出現兩個提問:「大學畢業要做什麼?研究所?工作?」、「讀什麼研究所?未來從事什麼?」這是愈沒經驗,越思考反而越失控的問題焦慮之下,我選擇前往「本科系:工業工程」相關產業實習,而不克前往莊老師的Depositar實習。
報到截止前夕,我很坦承地寫信向莊老師說明這份「焦慮」而轉往產業實習的「決定」,並且衷心期盼「未來還能有機會」。於是,我就接受另一家企業的offer,收拾行囊與心情,前往工業工程的就業方向之一「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(生產管理)」,開始在廠區與辦公室的電腦之間每日來回,規劃流程、計算著製程、工站的產能與工時…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2022下半年依序展開:生管實習收穫頗豐、甄試錄取清大工工所、確定碩班實驗室、與碩班指導教授發了一篇簡要的Conference paper。工工所碩士生活儼然就緒之際,又到了找實習的時刻。我再次投出多封簡歷們,而莊老師是第一個面試我的,於是我暗自決定,如果被錄取,今年就要來Depositar看看。
接著這個暑假,我就來了Depositar(而且不負一年時光,這次的我把自己準備的更完整,然後再次遇見)。
理想上,一切當然都是最好的安排。 事實上,差不多就是這麼理想XD。
很感謝能來到橫跨「資訊 X 人社」的Depositar參與發展資料集之間的推薦模式,在中研院資訊所、人社中心遇見回饋「運算的時間複雜度」、「服務與產品定位」、「使用者經驗評估」的各種背景前輩們,以及非常鼓勵我們自由發揮的莊老師。同時,我也要感謝「每天午餐花一百元買一次後悔」、「充滿熱血的田野折返跑」的實習生同儕們,您們的陪伴讓南港的食物沙漠充滿美味、似乎黑白的終端機畫面更加有趣XD、也透過地理資訊系統講述各自看見的台灣場景。這些都是「美好」的故事!
現在回憶,參加了清大那麼多次的講座,我居然還會趕一場講座跑的滿頭大汗,想必是跟Depositar莫名投緣;而去年錄取後選擇放棄,今年還能再被錄取,更是深覺莫名的幸運。現在更值得慶幸的是,我們完整走完暑期實習,相信在一路克服挑戰的過程中,我們已然磨練怦然心動的議題與技術,並且收穫心滿意足的戰果以接住將來的未知數。
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